Search

#深夜雜談 #20年紀錄一下 #文長慎入
談我與9/11。

或許跟新...

  • Share this:

#深夜雜談 #20年紀錄一下 #文長慎入
談我與9/11。

或許跟新聞業同輩的部分人一樣,9/11 是讓我決定要從事新聞工作的關鍵事件。

20年前,我只記得當年是小學二年級,原本早該睡覺、準備第二天上學的我,呆坐在客廳看著電視,大人也沒有趕我睡覺。當時看著新加坡亞洲新聞台轉播的畫面,似懂非懂、只知道是紐約的世貿大樓冒著大火,還不知道發什麼事⋯一直到第二架飛機直接飛進第二棟大樓。

家裡大人一句「Oh My God」,那驚訝聲我至今記得。也只有到那時候,大家才驚覺「America is under attack」。

恐怖攻擊是什麼?不知道。
為什麼要這樣?不知道。
只知道從那一刻起,世界就不一樣了。
而這世界要面對的問題,從此更麻煩了。

我也記得幾天後,老師出題目要我們寫作文和畫自己夢想的職業,我竟畫出了電視台記者,同時寫道是因為看到9/11事件,期許自己有能力站在第一線報導自己的所見所聞。

但從此之後、過去20年,都會時不時思考,想當記者是因為9/11,這邏輯難道不是個謬誤嗎?

近三千人死於9/11,這樣重大的災難事件,我怎麼會因為這事情想當記者呢?也思考這樣的邏輯是不是意味著自己很嗜血?也常想著到底能不能當一位稱職的報導者呢?

這幾年讀著書,思考著9/11之後,美方發動的阿富汗戰爭,媒體在其中扮演的角色;簡單一句話,就是不少媒體沒有為民眾把關,當時的社會氛圍都是喊著血債血還,鮮少有媒體質疑小布希政府,為什麼一定要打仗、到底要怎麼打?幾乎都是小布希說啥,大家就附和啥。

當然9/11當天,新聞圈也有動容、專業的決定。例如報紙頭版頭照片、要選哪一張?內容要給恐怖份子多少版面?給他們太多版面,豈不是落入宣傳圈套?晚間新聞播出,要持續播出多少飛機撞大樓的畫面?標題要怎麼下,才不會讓民眾恐慌受怕?

或許答案就在這裡了。

因為9/11而想從事新聞業,是期許自己能透過所學的專業和知識,協助閱聽人獲取準確和有建設性的新聞內容。

其實要做到這一點不容易;要繼續每天都能做到這一點、更是難上加難。

過去的20年,每到了9/11,都是會提醒自己原來是這天與新聞結緣。而這麼巧的是,四年半後的2006年3月11日,是我考進新加坡報社的日子,也從此開始踏上新聞業這條路。

老實說,這幾年走這一條路,上上下下、不可能每天都很好,當然也有扼腕、想去撞牆、覺得自己蠢爆的時刻。但好像只能告訴自己,這都是磨練,只要努力比之前好、比之前更專業就好。

今天是20週年,願9/11亡者安息,也願自己莫忘初衷。

#舊照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